不久前,我獲得了公司優秀員工獎,公司組織我們去日本旅行了一次。我作為一名中國的殘障人員也是 首次踏上日本的國土。
我最大的感受是日本無障礙做的非常好,希望向大家介紹一下所看到、體驗到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希望我們中國也能學習和進步,讓廣大迫切需要無障礙的群體受益。
到日本剛下飛機就有機場服務人員推著輪椅到機艙口接應,從機艙口推到機場的大巴車前,大巴車司機看到有殘障人員到來,他很快的跑過來,打開一斜坡踏板,司機在前面拉輪椅,服務人員在后面推輪椅。很順利的就到了大巴車上。也不用低三下四的主動墾求別人來幫助你。使得你整個人感覺特別有尊嚴、也深受感動。然后一直到出機場都是有專門的服務人員在推我。我在日本學會第一句日語就是“阿里亞多”就是謝謝幫助我的人。
在日本的5天旅游大巴司機師傅一直跟我們在一起,他是一位50多歲正宗的日本人。每次我下車總是能看到他早早拿出來并打開的輪椅,總是滿臉笑容。記得有一次去一個餐廳吃飯,在二樓。司機師傅提前跟我說這個樓是老樓沒有電梯,我說“沒事的,我拄拐杖可以爬”。等我爬到二樓后,餐廳的服務人員卻說在樓側面是有電梯的。司機師傅一臉的懵懂和尷尬。然后趕緊給我道歉又要去停車站幫我推輪椅進來,我趕緊說“不用了不用了,您也趕緊吃飯吧”。這件事情讓我感動和深思。
讓我更感動驚奇的是在日本街頭看到很多殘障人員,細細想想是因為無障礙設施已經深入社會的方方面面,殘障人員出行很方便。
另一個就是在馬路邊、停車場、商場前有大量的殘障停車位。日本的政府機關、大型公共場所都設有殘障人員專用停車場和安全通行區,確保殘障人員的安全,且專用停車場的尺寸要大于一般停車場尺寸,方便殘疾人使用輪椅。 公交車與地鐵
日本的公交車在車門處設置了像抽屜一樣的專用坡道,使用時司機將坡道抽出并根據需要調節坡度,方便使用輪椅的殘疾人乘坐公交車。
公交車內還設有可折疊的殘疾人專用座位和固定輪椅用的皮帶,以及用于殘障人士向司機呼叫或告知下車的專用按鈕。
公共設施的入口大多數都設有殘疾人專用下樓梯的車,樓梯間也設有殘疾人專用的輪椅升降機日本的無障礙廁所也經過精心設計,有不少令人驚艷的小細節。日本的廁所都是卷筒衛生紙,需要用手撕開,但有些人因故手腕無力,無障礙廁所會設置感應式的衛生紙機器,簡單感應一下,就會自動“吐出”一定量的衛生紙。如果一些手腕無力的殘障人員摔倒在衛生間,又無力爬起來,專門在靠近地面的地方設置了一個呼救按鈕。所以為什么能在衛生間看到2個呼救按鈕,一高一低。
馬桶功能非常多樣化,其中就包括了沖水、烘干以及防臭等功能,并且都設有盲文。衛生間內任何高度可照到臉的鏡面組合,都設有扶手。還為照顧老、幼等人換尿布,特殊人群使用的衛生間都設有看護床。
最值得稱道的,首先是日本健全的法律法規。自1994年開始,日本便以法律法規的形式對無障礙設計進行約束。2000年,交通部為了交通工具的無障礙,制定了《交通無障礙法》。2006年,國土交通部重新制定了《無障礙法》。2014年日本批準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公約》。2016年,《殘障反歧視法》正式實施。2019年出臺《無障礙閱讀法》。
無障礙設計的依據形成了一個體系,實用性很強,使得實際建設中建設方和審批方操作都很方便。
記得有一期央視《焦點訪談》節目中說過:“無障礙設施不只是給殘障人員方便,而是我們每個人在生命周期當中的某一個階段,或者說某種特殊情形下,我們都是處于有障礙的狀態。有一個坡道,小孩走起來就很方便,年輕人平時不需要,但是在負重的時候,有坡道就會幫助我們很順利地實現我們的目的。老年人眼睛視力、他的這種行走的能力,可能都有一定程度的衰減,在這種情況下,他也需要無障礙環境。”習大大說“改革開放的成果要惠及到每一個人”通過無障礙化,讓殘障人員、老年人、孕婦等人群,能真正從家中走出來,融入社會,無疑是”惠及每一個人“具體體現!
推薦閱讀
?2019 瑪斯特工程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京ICP備039872938號